<th id="k8v78"></th>

    <rp id="k8v78"></rp>
    網站標志
    新聞搜索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管理員    發布于:2023-02-02 10:08:54    文字:【】【】【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廣西壯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9日????????????

    (本文有刪減)

     

    廣西壯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和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及《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扎實推進廣西碳達峰行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明確各市、各重點領域、各重點行業目標任務,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二)工作原則。

    ——統籌協調、分類施策。堅持全區統籌,強化規劃引領,各市、各重點領域、各重點行業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確定碳達峰目標任務。

    ——系統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準確認識碳達峰行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加強政策系統性,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支持有條件的市、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率先達峰。

    ——雙輪驅動、兩手發力。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集中優勢資源要素,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形成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開放合作、內外聯動。發揮獨特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區域能源合作,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統籌做好面向東盟的綠色低碳合作,加快建立綠色貿易和投資體系。

    ——穩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廣西缺煤少油乏氣的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穩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為底線,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礎上,爭取時間實現新能源的逐漸替代,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平穩過渡,切實保障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和群眾正常生產生活,著力化解各類風險隱患,防止過度反應,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確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合理控制,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取得關鍵突破,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三、重點任務

    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市縣扎實推進碳達峰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要堅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1.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

    2.大力發展新能源。

    3.深度開發水電。

    4.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5.合理調控油氣消費。保持石油消費處于合理區間,大力推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逐步推進傳統燃油替代,持續提升終端燃油產品能效。

    6.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力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加快靈活調節電源建設。

    7.加快建設國家綜合能源安全保障區。

    (二)節能降碳增效行動。

    落實節約優先方針,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推動能源消費革命,建設能源節約型社會。

    1.全面提升節能管理能力。推行用能預算管理,建立用能管理體系,提升用能精細化管理水平,保障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合理用能。

    2.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作。推進城市節能降碳,重點開展建筑、交通、照明等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推進先進綠色建筑技術示范應用,推動城市綜合能效提升。

    3.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建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推廣先進高效產品設備,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

    4.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統籌謀劃、科學配置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傳統基建數字化改造和智慧升級,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三)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

    工業是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對全區整體實現碳達峰具有重要影響。工業領域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與全區同步實現碳達峰。

    1.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退出落后產能,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

    2.推動鋼鐵行業碳達峰。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推進存量優化,淘汰落后產能。

    3.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鞏固化解電解鋁過剩產能成果,嚴格執行電解鋁產能置換,突出結構調整優化,推動低效產能退出,堅決淘汰落后產能。

    4.推動建材行業碳達峰。加強產能置換監管,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

    5.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優化產業布局,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嚴格項目準入,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嚴控新增煉油和傳統煤化工生產能力,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到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840萬噸以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

    6.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四)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

    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在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領域嚴格落實綠色低碳要求。

    1.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倡導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理念,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拓寬裝配式建筑應用范圍,確保單體建筑裝配率達到要求。建設綠色城鎮、綠色社區。

    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3.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

    4.提升城市綠色生態發展水平。

    5.推進農村用能低碳轉型。優化農村可再生能源結構,推動農村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提升農村能源利用水平。提升農業數字化水平,充分發揮數字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賦能作用,提升鄉村數字化治理效能。

    (五)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

    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確保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

    1.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

    2.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

    3.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4.提升交通運輸綠色化和數字化管理水平

    (六)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減少資源消耗和降碳的協同作用。

    1.打造綠色低碳園區。推動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園區生態化、綠色節能化改造,建設一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園區。

    2.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

    3.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4.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

    5.大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七)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

    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創新能力,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

    1.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知識產權保護。

    2.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

    3.開展應用基礎研究。鼓勵和引導各市人民政府、企業、社會力量增加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制。

    4.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中介服務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八)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海濕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高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1.鞏固生態系統固碳作用。

    2.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3.加強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

    4.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推進農光互補、“光伏+設施農業”、“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低碳農業模式。

    (九)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綠色理念轉化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社會氛圍。

    1.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加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宣傳教育,健全生態文明教育網絡,推動生態文明相關知識納入各類國民教育體系和各類教學培訓計劃,開展多種形式的資源環境國情教育,普及碳達峰、碳中和基礎知識。

    2.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3.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4.強化領導干部培訓。

    (十)各市縣扎實推進碳達峰行動。

    各市縣要精準把握自身發展定位,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資源環境稟賦,堅持分類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聯動,扎實推進碳達峰行動。

    1.科學合理確定碳達峰目標。

    2.上下聯動制定各市碳達峰方案。

    3.開展示范創建。

    腳注信息
    版權所有 南寧鼎冠企業管理咨詢公司           備案號 桂ICP備13004179號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色色色色色爱爱爱,香蕉视频www.5.在线观看,国产AV在线看的